邀請福建農林大學孫威江教授來訪,指導茶企執行標準
日期:2022-01-25 08:27:50
研究貢獻
茶葉食品安全和有機茶研究
在茶葉農殘、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產生原因和控制以及有機茶研究方面居全國先進水平。完成了對福建東部、北部、南部和中部茶區的農業環境質量的監測和評價,提出發展不同層次無公害茶葉的適宜區域;探明了福建主產茶區土壤重金屬、農藥殘留的分布規律,研究了它們在茶葉和茉莉花中的降解動態、以及病蟲害發生特點,提出有效的控制技術,并與企業密切配合,在福建省建立了39個出口歐盟、日本、美國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茶基地,研制的植物源等無公害農藥在茶葉出口基地推廣使用,為福建茶葉出口作出積極貢獻。編寫出版了專著《無公害茶葉》(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年),為福建省及周邊茶區的無公害茶葉基地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技術指導。"福建名優綠茶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和"茉莉花污染對花茶農藥殘留量的影響研究"分別獲全國茶葉青年學術研討會一、三等獎,"福建烏龍茶產地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獲福建省科協優秀論文獎。
茶葉品質調控研究
近年來,以"優質、高產、高效"為中心,研究了福建主產茶園的土壤營養狀況,以及土壤營養和肥料對烏龍茶品質和生長發育的影響,基本探明了香高味醇烏龍茶品質與生態條件的關系,特別是與主要營養元素的關系,并提出調控技術并應用于生產實踐,效果明顯。
近年來在全國一、二級學報發表論文10篇,其他刊物發表文章31篇。主編著《無公害茶葉》、《武夷巖茶》專著2部共55萬字,參編著《茶葉國際化經營》,并獲全國茶葉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1篇和三等獎2篇。
科研項目和成果
主持參與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近50項,且全部通過省部級鑒定或驗收,研究成果均居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榮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目前包括《茶樹種質資源發掘創新與優質高效新品種選育及示范》等在研的國家和省部級項目近10項。主持的2個項目均入選"科技部'十二五'農村領域科技計劃預備項目庫"。發表專著5部,學術論文50余篇。2009年獲"中國茶葉學會青年科技獎",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優秀工作者",201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注重產學研的結合,研究的主要成果既有先進性,更有實用性,先后在約70家茶葉企業應用,作為企業發展的技術依托,產生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類茶植物研究
2001年開始進行類茶植物的研究,任福建中藥材GAP技術平臺責任專家,是福建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參與福建中藥現代化"十一五"規劃的編寫。主持"福建中藥材產后GAP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
學科建設
2006年主持的"茶樹栽培育種學"被評為校精品課程。
主要承擔的課程
本科生的《茶葉食品安全》、《茶葉市場與貿易》等;
碩士研究生的《茶葉優質高產理論》、《茶樹生理生態》、《類茶植物專題》和《茶葉經貿與企業經營管理》等;
博士研究生的《茶樹栽培學研究進展》和《茶園生態與茶葉無公害生產》等。
教學成果
出版專著4本(2本主編,2本參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獲獎4篇。2005年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主持的"茶樹栽培育種學"被評為省精品課程;2005年獲福建農林大學2001-2004年科研貢獻獎。